菜单 学习猿地 - LMONKEY

VIP

开通学习猿地VIP

尊享10项VIP特权 持续新增

知识通关挑战

打卡带练!告别无效练习

接私单赚外块

VIP优先接,累计金额超百万

学习猿地私房课免费学

大厂实战课仅对VIP开放

你的一对一导师

每月可免费咨询大牛30次

领取更多软件工程师实用特权

入驻
87
0

冬虫夏草之技术路线图之二【“术”——业务篇】

原创
05/13 14:22
阅读数 416

作为一名28年证券机构从业经历的老兵,杨松一直在观察和研究IT技术对金融机构的业务重构,以及证券业务变革相关的内容。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这位金融业内人士如何利用他28年的行业积累,通过“技”“术”“路”“线”“图”五个角度来解读科技与证券行业的融合与变迁,为证券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提出建议。

“术”——业务篇

站在投资市场的角度,以客户为中心,透过证券交易账户、系统、买卖通道的现象,回归金融的本质,证券经营业务的的实质内容和商业原理,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是相同的,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源之水”与“有水之源”的贯通交互。水:资金池,源:资产池,用产品汇聚成池,用产品交易做桥梁对接。交互的内容与水平,就是检验核心竞争力的载体。

中国的融资市场一直以银行信贷为主体,银行占据了金融市场超过90%的份额。从《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银行也走上规范快速发展道路,2006年之前,商业银行在实体经济规模化经营高度依赖商业信贷的背景下,经营方式主要还是一手抓存款、一手抓企业放款的传统模式;2007年开始随着住房市场化和保险业务、证券业务在居民间的普及,一方面居民的投资主动意识日益增长,冲击了商业银行传统存款为主的负债来源;另一方面,牛市行情大量开放式基金在银行柜台销售,直接教育了商业银行以金融产品为载体创新发展新的具有流转放大功能的经营模式在已经成型的金融市场时代的重要性。

鸠占鹊巢,利用中国证券业资产管理业务由于历史原因全面停顿的契机,商业银行开始大规模直接使用,使负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银行间金融市场成立的助推下,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主动负债业务占比快速提升,直接推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以翻番的速度连年增长,在整体金融份额的占比继续增长。根据国有四大行及九家股份行披露数据,银行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合计占比由2013年的19.2%增加到2017年的25.96%,其中理财产品规模增加贡献最大,理财产品业务余额在2007年仅为660亿元,至2017年底已增至20.41万亿元。以此为基础和助力,作为商业银行主业的表内负债和表内贷款业务因市场化流动性的腾挪空间创造,具备了健康的活力而成倍增长。

一句话,以负债端的理财产品化为媒介,商业银行发挥自身在企业融资端的优势在负债端建立了规模化的投资客户池——资金池,这就是“有源之水”;同时,以资产端的投资产品化为媒介,商业银行发挥自身在理财产品聚合的投资客户提供的资金池优势在资产端建立了规模化的信贷客户池——资产池,也就是“有水之源”。有水之源与有源之水,实质是以产品化的财富管理经营模式,真正满足投资者投融资建立在流动性、收益性管理上的需求,成就了商业银行符合现代金融市场化特征的交易型投融资的金融霸主地位。

九十年代初开始,中国保险行业开始在商业银行体系外独立发展。虽然与商业银行整体发展规模上还有差距,但与同期起步的证券相比,保险行业可谓创造了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奇迹。保险行业没有证券行业标准化交易所市场作为依托大面积普及的优势,并且行业个体不多集中度更高;也没有商业银行自成网络、渠道和账户体系的优势,唯一的发展依托就是产品化的投资凭证体系——保单。

以平安为代表的中国保险公司,一手抓产品设计,靠着产险和寿险两大分支在产品上持续性体系化发展,直至投资连结险侵入证券和资本市场领域;一手抓营销,从最早的靠保险经纪人队伍走街和关系营销起步,到驻点维护和电话营销相结合,再到互联网时代围绕客户“风险保障”、“财富管理”、“医食住行”等场景,构建起覆盖金融及生活圈的产品服务体系, 2017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价值达673.57亿元,产险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平安保险紧抓发展机遇,成立平安银行并购深发展,最终拼齐完整的客户渠道、账户、和产品体系,以产品为核心,聚合客户投资资金;以完整的保险项目体系,形成体系化的客户资金池;携保险资金保费收入远期可预期地持续性投入的行业优势——滚雪球性质,实现在资产端大型项目的集中投资,以大型项目的长期稳定持续性回报为保单投资者提供优势性投资回报,形成良性的以保险产品为核心载体的财富管理模式,这是保险行业高速发展的核心永动机。

证券业起步风光,靠着证券交易所的新鲜靓丽和新兴的财富创造效应,因应着上市公司不断挂牌、市场暴富故事不断上演,就像吃天水一样,很自然的习惯于传统的经纪通道和自营买卖作为自己的盈利模式,把整个行业框在交易所的股票框框里,框在通道这一条道上,没有反思而培养自身作为金融机构的金融本质能力,对银行、保险机构以财富管理为抓手的快速变迁视而不见,蓦然回首,实际已经在整个金融市场边缘化了。兴业证券的前身是兴业银行证券部,其时证券部的利润占兴业银行三分之一,如今,整个证券行业的利润总额还不如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根本,就是身在市场未市场,在追逐交易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丢掉了产品化的抓手和组织的经营之道。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以产品化为核心的财富管理转型之道,有几点启发:

第一、在资金方面以理财产品相对存款在高收益上的的明确性和可预期、可评估性吸引投资者,发挥产品化的聚合作用,积水成河,聚沙成塔;

第二、在资产方面只做固定或类固定收益化的产品,以产品化相对信贷资产的可交易和流转优势属性,在银行控制下对接资金分段无缝对接,实现资产在存续期内与多路资金接力式的灵活配置,形同分段持券;

第三、以实质承担资产的信用风险为前提,以短期资金接力对接相对长期资产的交易模式为基础,获取长久期资产相对短久期理财的天然高价差,行规称“错配”收益;

第四、无论资产还是理财,产品聚焦于短期限固定收益,资产一般是一到三年,理财则多是一个月、三个月到半年为主,收益相对明确而清晰,滚动式发展成池。

分析我国保险行业财富管理转型之道,有如下启发:

第一、保单产品以其费用与收益的明确性、可评估性、可预期性吸引投资者,以同类保单的聚合作用,积水成河,聚沙成塔;

第二、在投资资产方面以固定或类固定收益为主,兼做谋求超额收益的股权、房地产等金融性投资;

第三、与银行在资产和资金上的短期属性相反,保险聚焦长期性,长期资产追求稳定长期回报,对应资金端保单绝大部分为总保险资金在漫长的保险缴费期分期付款的方式缴付的特征,滚动成池。

基于金融本质的相通性,证券行业要取得发展,必然要借鉴银行和保险行业的经营思想精髓,何况,银行业的理财(资产管理)业务本身就是对证券行业趁火打劫式的借鉴。从根本上讲,证券行业本身在财富管理和产品化发展上具备天然的比较优势,只是各种原因阴差阳错没有发挥而已:

优势一、就金融而言,证券化就是产品化的代名词,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营就是把资产以证券化方式形成标准化、份额化的金融可投资产品,基金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就是把客户投资资金以产品化方式聚合组织起来进行集中管理投资,经纪业务就是负责接受客户委托实现证券化金融投资产品的流转性交易(买卖);

优势二、证券经营的产品化品种齐全,种类丰富,银行、保险经营的收益可预期性固定收益产品证券都有,也有他们所没有的追求超额收益的股权类产品,还有独有的期货、期权、分级等高风险收益性质的衍生产品,经营范围的法定优势很明显;

优势三、证券经营的产品因为背靠证券交易所的天然优势,在产品标准化和高流动性上具备市场化的高度吸引力,市场传播信息快,产品的可复制性和快速规模化特性优势在原理上无可比拟。而在交易所之外的场外业务领域,银行、保险能做的,证券都能做,只是各种原因没成气候而已。

潜在的优势没有转化为实际,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证券行业长期按照牌照业务分开经营,各板块之间是老死不相往来,要么是“无水之源”,要么是“无源之水”,全部是或资产或负债单点式的经营模式,没有形成以投资为核心的顺畅的协同机制和以资产流转为核心的经营体制。

自营业务、另类投资业务就是追求自有资金投资的超额收益获取,只专注投资这一个点;投行业务基本是项目管理制,审核制下的股权融资业务基本就是只管按照企业需求进行融资方案设计,定价是能定多高定多高,专业性聚集在发行文件的制作满足监管要求上面,完成之后基本是依托交易所上网定价发行和网下配售,没有发行失败顾虑下的股权投行完全没有经营投资者“水”的概念,产品设计定价更不需要考虑投资者利益;

企业债、公司债、ABS等债权融资业务虽然没有依托交易所的发行无忧,但是,整体业务思路也和股权一样,产品设计完全只需要考虑发行主体利益,怎么能为融资主体用最便宜的成本发行就怎么设计,只要大致评估市场能发行出去,发行结束项目结束,客户关系结束——一句话,投行业务的现状本质是以发行主体为核心的项目制经纪,投资性成为虚伪的包装,营销发行主体成为业务核心,专业化能力成为营销手段,投资者利益和投资的本质被完全忽略,完完全全的“无水之源”。

资产管理、基金、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基本上是围绕交易所市场的流动性股权投资组合化,现有运行模式基本就是先设计产品、报批、然后再办发行,产品根据盈利性和自身管理能力设计,而发行就是走营销,营销靠既往业绩,靠渠道,靠口碑,投资者客户基本是在自身影响范围之外,主体代销渠道是商业银行和东方财富这样的互联网门户渠道,也是“无水之源”的经营思路。

作为专注客户服务的经纪业务,抱着经纪业务佣金作为利益分配格局主基调不变,从一开始舍不得股票交易客户转为基金和私募客户而将基金和私募产品销售主渠道拱手相让与银行等机构,到被动代销基金和私募产品而吸收机构投资者,一切都是围绕交易佣金这一核心利益,没有真正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市场竞争性经营模式调整,直到证券公司已经被市场和客户认定为仅仅是从事交易所股票买卖通道,就是根本实实在在的“无源之水”了。

因此,证券的转型之道,唯一的出路就是以银行和保险为镜,回归本源,重建以投资为核心的专业化,把自身的各项业务真正放在经营性的产品化上面,以自身的金融资产汇集组织管理能力、市场投资管理能力和以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的资源管理能力为三大主线,以多维视角建设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综合金融平台体系,构建“有水之源”和“有源之水”,把自身丢掉的金融本质特征找回来。

当前,处在这个科技和互联网应用爆发式发展的时代,证券行业在面对商业银行和保险在财富管理上既有规模上的劣势,要实现后来居上,一定离不开用好金融科技这个武器,关键问题是能否把金融科技的手段用在点子上,“技”为“术”用。

(未完待续,本文共分五期刊登。)

相关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

0/200
87 点赞
0 评论
收藏
为你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