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学习猿地 - LMONKEY

VIP

开通学习猿地VIP

尊享10项VIP特权 持续新增

知识通关挑战

打卡带练!告别无效练习

接私单赚外块

VIP优先接,累计金额超百万

学习猿地私房课免费学

大厂实战课仅对VIP开放

你的一对一导师

每月可免费咨询大牛30次

领取更多软件工程师实用特权

入驻
401
0

linear-grident的属性和使用

原创
05/13 14:22
阅读数 64500

css3新增Gradient属性,用来增加渐变的效果,渐变分为线性渐变 linear-grident 和 径向渐变 radial-grident,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线性渐变linear-grident 。

linear-grident语法: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direction, color-stop1, color-stop2, ...);

1. direction表示渐变方向,取值有 to top, to bottom, to left, to right, to top left, to top right, to bottom left, to bottom right等,分别表示从下到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等

除了可以用top,bottom表示方向外,还可以用角度来表示。

若没有角度,只有颜色的渐变时,默认从上到下渐变,如下所示: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red,orange,yellow,green,blue,indigo,violet);

效果如下:

加上角度时,0deg表示从下到上,90deg表示从左到右,按照顺时针的方式,以此类推,如下图所示:

linear-grident需要根据不同的浏览器加上浏览器前缀,一般我们在加浏览器前缀时直接加即可,比如-webkit,-moz,-o等,

但是linear-grident不能直接在前面加浏览器前缀,因为很多浏览器(Chrome,Safari,fiefox等)使用了旧的标准,

即 0deg 将创建一个从左到右的渐变,90deg 将创建一个从下到上的渐变。换算公式 90 - x = y其中 x 为标准角度,y为非标准角度。

下面是我列出的标准写法与各浏览器的区别:

  linear-grident -webkit-linear-grident
0deg 从下到上(to top) 从左到右(left)
90deg 从左到右(to right) 从下到上(bottom)
180deg 从上到下(to bottom) 从右到左(right)
270deg 从右到左(to left) 从上到下(top)

 

 

 

 

-moz和-o等和-webkit前缀一样,在这里就不列出了。

所以在加浏览器前缀时一定要匹配好样式,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哦

2. color-step1 表示渐变的起始颜色,color-step2表示终止的渐变颜色,当然颜色可以有很多,不限于两个,如下所示:

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to left, #32c7b1,#89f389,yellow);   //  表示从右到左渐变颜色分别为#32c7b1 #89f389 yellow

效果如下:

颜色后面还可以加参数,比如20%,50%,也可以写固定的大小,比如20px,50px,百分比或固定大小是指某个颜色值距离起点的开始位置 。

默认的渐变方式为从上往下,所以当某个颜色值设置了百分比后,便会从距离顶端相关的距离(百分比计算)开始填充实色。而渐变色会在顶部与尾部的中间填充。

比如在不设置百分比时:

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to bottom,red,yellow);  

上图看不出默认百分比是多少,再加上如下百分比试试:

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to bottom,red 0%,yellow 100%); 

效果如图:

可以看出该图和上图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我们不设置百分比的话,默认是根据颜色的个数来给每个颜色值设置的,

最后一个颜色的百分比值就是100%,而起始的值就是0%,中间如果再有多个颜色值,则根据100/(个数-1)平均下去。

示例代码:

.demo{
    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red,orange,yellow,green,blue,indigo,violet);          
}
.demo1{
    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red,orange 16.67%,yellow 33.33%,green 50%,blue 66.67%,indigo 83.33%,violet 100%);           
}

可以看出这两句代码的效果是一样的

下面看看百分比是如何工作的:

当百分比都设置为0时:

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red 0%,orange 0%);

可以看出上图中并没有渐变的效果,也就是说橘色从0%的位置开始渲染实体颜色,把红色给覆盖掉了

当后面颜色设置百分比时:

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red 0%,orange 20%);

可以看出橘色从距离顶端20%的位置开始渲染

再设置为一个50%的

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red 0%,orange 50%); 

红色从顶端开始渲染,而橘色是从50%的位置开始渲染实体颜色,在50%之前的位置是渐变的颜色

当第一个颜色也加上百分比时:

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red 20%,orange 50%); 

与前一张截图对比发现,前20%的位置都是红色的实体颜色,在50%以后都是橘色的实体颜色,只有在20%—50%之间才是渐变色

类似的,再换个百分比:

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red 50%,orange 80%); 

可以看出前50%是红色的实体颜色,80%以后是橘色的实体颜色,50%—80%之间是红色到橘色的渐变颜色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渐变过渡区的占比为总的空间(高度或宽度)减去上下两个着色块空间占比剩下的空间。

那么,如果前面的颜色百分比大于后面颜色的百分比呢?

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red 50%,orange 40%);

可以看出红色和橘色都是50%,且没有过渡区。

下面摘抄于原文:如果某个色标的位置值比整个列表中在它之前的色标的位置值都要小,则该色标的位置值会被设置为它前面所有色标位置值的最大值。

也就是说橘色虽然被设置为40%,但是和前面的红色位置一样都是50%,此时前50%是红色的实体颜色,后50%是橘色的实体颜色,便没有了过渡区。

3. 渐变重复的效果 repeating-linear-gradient() 

background-image:repeating-linear-gradient(red 10%,orange 20%); 

重复渐变的属性在各个浏览器下的语法是一样的,直接在前面加上浏览器前缀即可,这个就不用担心啦

4. 如果想做出重复的线条式的背景,可以加上background-size属性,如下所示:

.demo{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90deg,orange 50%,red 50%);    
    background-size: 53px;         
}

效果如图:

如果想做出随机线条的背景,便可以多写几个重复的线条,然后叠加起来,如下所示:

.demo{
    width: 400px;
    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026873;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90deg,rgba(255,255,255,.07) 50%, transparent 50%),
                        linear-gradient(90deg,rgba(255,255,255,.17) 50%, transparent 50%),
                        linear-gradient(90deg,rgba(255,255,255,.13) 50%, transparent 50%),
                        linear-gradient(90deg,rgba(255,255,255,.19) 50%, transparent 50%);    
    margin: 40px; 
    background-size: 13px,29px,37px,53px;         
}    

效果如下所示:

 参考链接:http://www.jianshu.com/p/bf862535dd30

               http://www.zhangxinxu.com/wordpress/2017/02/cicada-principle-css3-randomisation-multiple-backgrounds-border-radius/

发表评论

0/200
401 点赞
0 评论
收藏